崔 巍

基本资料

崔巍,男,南京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现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为研究员,同时担任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此外还担任江苏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南京中华民国史学会理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特约顾问等社会职务,还是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员。 2009年 1月曾到台湾 “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作为期 1个月的短期学术访问。 2012年 9月至 2013年3月及 2018年 6月至 12月,两次到美国克莱姆森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作各为期半年的访学。
主要研究方向: 中华民国史(主要从事日本侵华及南京大屠杀史及抗战时期中外关系史的研究)

简介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著作 

  《江苏通史(中华民国时期)》,第三主编,江苏凤凰传媒出版集团将于 2011年出版; 

  《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第二编者,凤凰出版社 2014年出版。 

  主要论文及译文 

  “国民政府对九世班禅后事的处理”,《民国档案》 2001年第 2期; 

  “论马林使华的双重使命”,《学海》 2002年第 1期; 

   1943-1944年南京沦陷区三禁运动述论 ”,《学海》 2003年第 3期; 

  “南京临时政府与中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南京社会科学》 2003年第 2期; 

  “战争进程与南京大屠杀”,《江苏社会科学》 2005年第 2期; 

  “中日矛盾与国民党的派系整合”,《学海》 2006年第 6期; 

  “国民党在沦陷的南京实施地下反奴化教育”,《档案与建设》 2007年第 7期;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学术研究及知识分子状况述论——以 1940 1945年南京市为例 ”,《民国档案》 2007年第 3期; 

  “日军在南京大屠杀过程中对第三国利益的侵害”,《民国研究》 2007年辑; 

  “新安旅行团的战斗历程”,《档案与建设》 2009年第 3期; 

  “五四运动后江苏的新旧文化思潮”,《档案与建设》 2009年第 8期; 

  “英美就卢沟桥事变进行的协调交涉—— 1937.7.12-1937.8.6”,《民国档案》 2010年第 4期; 

  “英日间就华北走私问题的相关交涉情形( 1936.4--1936.5) ”,《民国档案》 2011年第 3期。 

  “苏皖边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档案与建设》 2012年第 7 

  “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与滇缅公路的修建”,《江海学刊》 2013年第 6期; 

  1931年初美国政府对废除在华治外法权的态度”,《民国档案》2014年第2 

  “ 从日本封锁中国海岸看抗战初期英国双重性的远东政策 ”,《南京社会科学》 2015年第 5期; 

  1937 年英日就英国驻华大使被炸事件进行的外交博弈 ”,《学海》 2015年第 6期; 

  1936 年英国对中日关系的调解 ”,《民国档案》 2016年第 3期; 

  1937 年日军轰炸南京及欧美对日交涉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7年第 1期;  

  “沦陷初期南京教育状况述论”,《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18年第 2期; 

  “瓢虫号事件与英日外交博弈”,《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9年第2期; 

  1931年美国政府关于禁止向中国广州方面出售武器史料”,《民国档案》2019年第3期; 

  主持、承担、参与的科研项目 

  多年来,参与《江苏通史》、《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追寻辛亥》、《南京历代风华》、《吴地文化通史》、《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等学术著作的编写;已经在《江海学刊》、《民国档案》、《民国研究》、《学海》、《江苏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档案与建设》、《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等学术刊物及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集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 30多篇,学术效果显著。现正承担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江苏文化史 ”的研究及编写工作,同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英国外交文献所记南京大屠杀研究 ”的研究工作。 

  所获科研成果奖励 

  《江苏通史》获江苏省第 1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战争进程与南京大屠杀》一文于 2005 5月获得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颁发的全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一等奖。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的务实外交实践及其效果》一文于 2011 12月获得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 ——2011年度全省社科类学术交流大会优秀成果奖。 

  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cuiwei@jsass.org.cn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