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家庭社会学、儒家思想史、城乡社会治理、传播社会学、社会工作研究
简介
公开出版著作及发表论文:
1. 陈云龙,《中国“情”观:西方汉学家的转向与开拓》,《中国学术》,2025年第46辑(校稿中)。
2. 陈云龙,《儒家“孝—仁”伦理的运行、局限与出路》,《国际儒学(中英文)》,2024年第4期。
3. 杨玲、陈云龙,《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的高校人际安全建设路径探究——以重庆S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为例》,《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2022年第2辑(2024年出版)。
4. 高亮、陈云龙,《儒生中举过程中的关系网络与人情交往——对〈儒林外史〉的文学社会学解析》,《清华社会学评论》,2024年第21辑。
5. 高亮、张杰、陈云龙,《道德叙事、网络传播与数字化正义“洪流”——对“社会性死亡”的传播社会学分析》,《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4年第26辑。
6. 杨玲、陈云龙,《“村改居”社区的“非正式治理”——以重庆D社区“三事分流”的治理经验为例》,《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4年第4期。
7. 陈云龙,《数字化时代的传播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8月15日,第006版。
8. 陈云龙,《“家乡”作为“田野”:再思本土田野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台湾人类学刊》(台湾),2023年第2期。
9. 陈云龙,《从“承中有变”到“变中有承”:透过婚礼实践看儒家伦理的地方化运行》,《社会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
10.陈云龙、杨玲、王志章,《“村改居”社区的治理实践及其治理效果——基于重庆D社区“三事分流”的经验探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11.陈云龙,《文化资本与中国社会的教育分层:基于一个“三边互动”的解释框架》,《社会理论学报》(新加坡),2023年第1期。
12. Chen, Yunlong. “Love and Gender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ism: Based on Fieldwork in Contemporary Rural North Zhejiang,” Rural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Vol.20, No.1 (2023 Mar.14),pp.125-168.(陈云龙,《家庭主义视野下的“爱情”与两性关系——基于当代浙北乡村的田野调查》,《中国乡村研究》[国际版],2023年第20辑。)
13.陈云龙,《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治理的道德路径——以当代浙北乡村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14.杨玲、陈云龙,《民国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兼论对农村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的当代启示》,《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15.陈云龙,《从情到仁:孔子的“过程人情观”》,《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16.陈云龙,《从“性恶论”到养人之情:荀子的性情转化思想——兼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诸子学刊》,2022年第24辑。
17.陈云龙、陈伟,《昼夜两色:城市街头空间秩序的生产与交替——对武汉光谷L路夜市摊贩治理的个案研究》,《都市文化研究》,2022年第26辑。
18.杨玲、陈云龙,《严复“群学”思想的社会学意涵》,《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26日,第005版。
19.陈云龙,《透过“情”而思:早期中国的“情”观与天人和谐之道》,《哲学门》,2020年第40辑。
20.翟学伟主编,《中国社会信用:理论、实证与对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本人任副主编之一,合作撰写第十三、十七、十八、十九章)。
21.陈云龙,《关系信任:中国人信任的实践逻辑》,《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2017年第48期。
22.陈云龙,《关系网络、信任机制与互嵌实践——当代浙北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深描》,《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23.卡尔·霍恩,《激进主义探源》,甘会斌、陈云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24.陈云龙、曹丽娟,《再生产:消费、时尚与异质性——对武汉光谷步行街的空间社会学分析》,《都市文化研究》,2016年第1期。
25.陈云龙,《中国性别秩序不僵硬——明清江南才女的历史视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15日,第009版。
26.王志章、陈云龙、尹喆、郑婷,《新炫耀式消费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2期。
主持、承担、参与的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农村‘并家婚’的运行模式及其伦理渊源研究”(项目编号:24BSH085)(在研)。
2.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并家婚’视野下江苏农村婚姻家庭模式转型及其政策应对研究”(项目编号:24SHB003)(在研)。
3.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2023年度)(结项)。
4.主持“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B”(2017—2018年)(项目编号:201701B003)(结项)。
5.参与南京大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引领工程”重大研究专项“以‘关系’为中心的社会构造、思想脉络及其现实运行”(2024年— )(在研)。
6.参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课题(项目编号:24NDJC020YB)(在研)。
7.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家庭主义脉络下的代际关系实践与孝道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2ASH010)(在研)。
8.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地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多元化路径设计与政策协同研究”(项目编号:21ASH005)(结项)。
9.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严复‘群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XJC840003)(在研)。
10.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生育价值观的变迁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CSH030)(结项)。
11.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2016·第三版)“社会心理学”部分词条撰写工作(结项)。
12.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儒家道德社会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ZDA107)(在研)。
13.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人社会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个体化>进程研究”(项目编号:15BSH001)(结项)。
14.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研究”(项目编号:09&ZD055)(结项)。
所获科研成果奖励:
1.中国社会学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郑杭生奖助学金优秀论文奖三等奖(2022.09)。
2.中国社会学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郑杭生奖助学金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21.07)。
3.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21.07)。
4.第十一届两岸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原第十一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华人新秀奖二等奖(2019.10)。
联系方式:
1.办公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建邺路168号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6-221室(邮编:210004)。
2.电子邮箱:chenyunlong@js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