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瑗

基本资料

1988年2月生。2006-201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学、文化,当代华人作家批评

简介

  公开出版著作及发表论文 

  1、 著作 

  《晚清至五四文学批评的人性话语研究(1897-1927)》,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参撰《江苏历代名人词典》,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2、 一级期刊论文 

  1)《耿济之译托尔斯泰〈艺术论〉与2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文学评论》2017年第6期。 

  3、 二级期刊论文 

  1)《林纾小说中的男女关系与言情传统的裂变》,《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2)《人性话语的转型与变异——以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为中心的考察》,《文艺争鸣》2015年第10期。 

  4、 CSSCI期刊论文 

  1)《“文学之都”背后:南京市民文学生活与南京文学大众接受度的一种考察》,《文学研究》2020年第2期; 

  2)《葛亮小说的性别想象与后殖民反讽》,《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0年第2期; 

  3)《人性作为批评话语的可能与限度——以晚清至五四文学批评为例的考察》,《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年第1期; 

  4)《论晚清文学批评的人性话语》,《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7年第1期; 

  5)《20世纪初情感书写的现代转型》,《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7期; 

  6)《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趋势的一种考察》,《小说评论》2015年第3期; 

  7)《论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批评话语的“人性”》,《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7期; 

  8)《情感设想与叙述实践的悖谬——兼论民初小说中情感体验的三重境界》,《兰州学刊》2013年第9期; 

  5、 港澳台学术期刊论文 

  1)《反讽式人生态度及其他——评〈香港文学〉“九零后”小说专辑,兼及关于九零后小说的断想》,《香港文学》2021年第5期; 

  2)《再论90后小说及其现实感》,《香港文学》2020年第8期; 

  3)《创伤记忆与自我疗救——论二湘长篇新作〈暗涌〉》,《文综》2020年秋季号; 

  1)《现实感、本土意识与多样笔法——香港90后作家小说管窥》,《香港文学》2019年第6期; 

  2)《作为“文学文化史”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澳门文献信息学刊》2014年第3 

  6、 其他期刊 

  1)《爱、怜悯与理想主义的困守和省思:张惠雯小说论》,《名作欣赏》2020年第11期; 

  2)《科幻与人文中的南京叙事——论姞文长篇新作〈新街口〉》,《青春·中国作家研究》2019年第4期; 

  3)《当下文艺创作的道德维度及其虚无化倾向》,《红岩》2019年第2期; 

  4)《青春书写、代际差异与自叙传——论作为文化现象的文学作者王蕤》,《新文学评论》2018年第4期; 

  5)《文化开放与认同危机:以镇江文化为核心的考察》,《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 年第3期; 

  6)《民国江苏文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2018年江苏发展蓝皮书·文化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7)《走出“花季·雨季”:郁秀新移民小说创作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2期; 

  8)《“中华文脉与华文文学”国际高峰论坛(南京)暨《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百期巡阅研讨会综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3期; 

  9)《戏谑者的狂欢•启蒙者的呐喊•孤独者的爱——魏剑美杂文的三个面相》,《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10)《“悬置名著”之后——关于新世纪名著研究的两个统计》,《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1期; 

  11)《作为人造物的“文体”——评晏杰雄〈新世界长篇小说文体研究〉》,《郑州师范教育》2014年第5期; 

  12)《身份文化与人性善恶——论翁新华长篇小说〈蚂蚁巷〉》,《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1期(该文删节后转载于《长篇小说选刊》2014年第5期); 

  13)《“无事之事”下的人性探索——读周建新〈没有大事〉》,《青春》2013年第8期; 

  14)《小市民的生存智慧和尴尬》,《文学界 文学风》20137月号下旬刊,多人笔谈; 

  15)《别样的角落——凌叔华的孩子世界及其意味》,《名作欣赏》2012年第4期; 

  16)《格非小说对人与乌托邦的探索》,《山东文学》2011年第3期; 

  17)《“无事之事”——从第十一回看〈红楼梦〉的过渡技巧》,收入苗怀明编《寻梦金陵话红楼》,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8)《山寨文化:消费社会的媚俗与反叛》,《艺苑》2009年第9期。 

  7、 报纸 

  1)《二湘:一种新鲜而有意味的写作经验》,《中国青年作家报》1028日; 

  2)《莫让互害行径开启潘多拉魔盒》,《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82日; 

  主持、承担、参与的科研项目:  

  (1)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文脉专项“李汝珍传”; 

  (2)主持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生活和新世纪南京城市文学形象研究”2019-YB34); 

  (3)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新中国70年江苏海外文脉传承、发展研究”; 

  4)参与“江苏新文学史·小说编”撰写及史料搜集。 

  三、联系方式 

  邮箱: luanluanangel@163.com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