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韬

基本资料

王韬,男,汉族,生于 1969年 5月,九三学社成员。 1994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历, 1997年获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迄今。 2006年被聘为副研究员, 2013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2015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学, 2018年被聘为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学兼中西,在我国经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西方思想、文学各研究领域皆有创获,现主要致力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简介

  公开出版著作及发表论文: 

  一、著作 

  1 《西方思潮与中国近代文学》(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出版。 

  2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刘师培》(独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出版。 

  3 《被告》,长篇小说(合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1年出版,并于《南京日报》连载。 

  4 《情感阴谋》,长篇小说(合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0年出版。 

  5 《江苏历代名人大辞典》(参撰),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年出版。  

  二、一二级期刊 

  1 论中国近代思想概念的 ”——启蒙为中心,《江海学刊》 2013 3期。 

  2论“世界文学”在中国近代的派生,《江海学刊》 2021 5期。   

  三、 C 

  1 对立的两极 ——王朔与张承志 90年代小说之研究,《江苏社会科学》 1997年现当代文学专刊。 

  2 进口十大片:东方眼看西方梦,(合作),《中国青年研究》 1997 1期。 

  3 从东西方文化的角度看进口十大片,《电影艺术》 1997 3期。 

  4“ 与现代美国戏剧 ——《现代美国戏剧史》一书的深远意味,《艺术百家》 1998 2期。 

  5“ 王者霸气 ”——小说《白楼梦》人物漫淡,(合作),《小说评论》 2000 1期。 

  6“ 反抗?逃避 ”——评王承刚剧作选《预演灵魂》,《艺术百家》 2003 2期。 

  7“ 普世理想与民族性 ——探讨中国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出路,《学海》 2003 4期。 

  8“ 团圆因果 ”——论《五色石》与《八洞天》中的补天之道,《明清小说研究》 2004 4期。 

  9“ 世外桃源之变奏 ——新文化运动前澳门文学的文化内涵,《江苏社会科学》 2005 2期。 

  10 成年人的童话 ——从政治美学的角度看《七侠五义》,《明清小说研究》 2005 3期。 

  11 天庭的诞生 ——评《封神演义》中神话时代的更替,《明清小说研究》 2006 4期。 

  12 连篇鬼话的涵义 ——评《何典》对于传统价值的否定,《明清小说研究》 2008 3期。 

  13 福楼拜笔下的爱欲假像 ——论《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中的主要人物,《学海》 2008 5期。 

  14 《镜花缘》的隐晦意愿 ——从文本分析李汝珍的创作心理,《明清小说研究》 2009 3期。 

  15 清代文言小说之双璧探微 ——比较《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创作笔法和价值指向,明清小说研究 2010 3期。 

  16“ 诗意地栖居 ”——评《姓黄的河流》之主题,《小说评论》 2010 4期。 

  17 当前国学热背景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学海》 2011 6期。 

  18 论西方浪漫派文学对我国近代小说之影响,《明清小说研究》 2012 4期。 

  19 刘鹗与《老残游记》:个体启蒙的一个例证,《明清小说研究》 2013 1期。 

  20 严复与《天演论》,《学海》 2014 4期。 

  21 何为国粹-以章太炎、刘师培的两番书信商榷为例,《东吴学术》 2018 4期。 

  四、港澳台学术期刊   

  五、其他期刊 

  1 尘网(电视文学本)江苏戏剧丛刊 1993 3期。 

  2“ 零余者多余人之辩异,《盐城职大电大学刊》 1995 2期。 

  3 浅谈夏衍戏剧的艺术追求,《剧影月报》 1995 9期。 

  4 现实主义并未过时,《青春》 1996 3期。 

  5 《水调》(现代诗),《青春》 1996 4期。 

  690 年代青年本位文化 3人谈,(合作)《青年探索》 1997年第 2期。 

  7 过去的乌托邦与失落的现代性 ——对《白鹿原》、《废都》、《丰乳肥臀》的一个特例性比较分析,(第一作者),《吉首大学学报》 1997 1期。 

  8 看进口大片,谈东西方文化,(第一作者),《剧影月报》 1997 3期。 

  9 轻拂那新理性的风——王大进小说论,(第一作者),《当代小说》 1998 10期。 

  10 灵秀与清刚 ——南京文学现状五人谈,(合作),《青春》 1998 10期。 

  11 意识形态化的西方与青年问题,(合作)《青年探索》 1998年第 3期。 

  12 观《读书》说疑,《东方文化周刊》 1998 19期。 

  13 重建新型的道德理想,(与葛红兵等合作)《青年探索》 1998年第 2期。 

  14“ 艺术与政治 ”——从《田汉传》一书得到的启示,《剧作家》 1998 3期。 

  15 金庸武侠小说的现代意识,《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8 1期。 

  16 论台港暨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镇江师专学报》 1999 4期。 

  17 寻梦与梦魇 ——评陈若曦小说集《尹县长》,《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9 4期。 

  18 地球村时代的文学危机 ——米兰 ·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一书的启示,《汕头大学学报》 1999 1期。 

  19 向着身体的还原 ——关于欧阳子与李昂小说中的身体哲学倾向,《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 4期。 

  20 一个漂泊的灵魂 ——评析《千山外,水长流》的主人公形象,《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1 4期。 

  21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 ——当代文学思想中的价值重建系列之三,《呼兰师专学报》 2001年第 3期。 

  22 鲁迅与茅盾之间的默契与影响,《南都学坛》 2002 6期。 

  23 鸦片战争之前澳门文学的文化内涵,《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 2期。 

  24 晚清至民国初年澳门文学的文化内涵,《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 3期。 

  25 《体育事业的现状与发展机遇》,《蓝皮书 2003: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合作),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 

  26 博彩:一个不应遭文学冷遇的题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4 3期。 

  27 十运会筹备工作的进展、问题与对策》,《蓝皮书 2004: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合作),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年。 

  28 澳门当代文学中的两个重要题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 3期。 

  29 《全面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蓝皮书 2005: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合作),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 

  30 博爱的视角 ——江道莲小说集《长衫》分析,(第一作者),《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 3期。 

  31 十运会与体育事业的新发展》,《蓝皮书 2006: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合作),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 

  32 《长三角地区的戏剧》,《长三角年鉴( 2006)》,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3 聚焦于鲜明的族群意识 ——飞历奇作品分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7 4期。 

  34 关于《英雄志》中可道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8 1期。 

  35 《金陵文化概览》,《长三角年鉴( 2007)》,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6 金寻者笔下的侠客精神,《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9 4期。 

  37 《追忆似水年华》的结构和主题分析,《译林》 2009 4期。 

  38 黄易武侠小说主题思想论,《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0 4期。 

  39 从澳文文学看希里斯 ?米勒的危机论,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1 1期。 

  40 论澳文文学中的文化碰撞与交流主题,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2 1期。 

  41 王安石小传,《社科人》 2012 1期。 

  42 评述澳门文学中的土生一族,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3 1期。 

  43 抗战时期的澳门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4 1期。 

  44 沈乔生小说主题之整体结构分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2014 2期。 

  45 澳门新诗选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 3期。 

  46“ 与诗结缘的《修辞学发凡》,《新南社九十周年纪念》论文集。 

  47 释张爱玲对《海上花列传》的译注及目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6 4期。 

  48 江苏网络文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2016年江苏发展蓝皮书 [文化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年。 

  49 《身体信仰之奠基 ——评王晓华〈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陕西社会科学》 2016 1期。 

  50 江苏网络文学现象研究,《 2017年江苏发展蓝皮书 [文化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年。 

  51 身体美学与身体信仰的确立,回归与开启 ——“多维文化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研讨会论文集。 

  52 论刘师培的诗艺,《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18 2期。 

  53 论余英时的红学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8 2期。 

  54 大运河的文化意象,《江南大学学报》 2018年第 4期。 

  55 破戒的高僧-徐兆寿与施蜇存笔下不同的鸠摩罗什,《兰州文理学院学报》 2018 6期。 

  56 仪征刘氏家常学略述,首届江南文脉论坛会议论文集。 

  57 江苏大运河的特性,《档案与建设》 2019 1期。 

  58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评张新科史诗小说《鏖战》,《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19 2期。 

  59锦帆突骑渡江初—评张新科英雄传奇小说《渡江》,《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201期。 

  60旧学殿军 新学开山—《刘师培传》导读,《群众—大学讲堂》20208月版。 

  61论沈乔生小说的主题,《江苏作家》2020年第4期。 

  62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建设的新战略与新成就,《2019年江苏发展分析与展望》(蓝皮书)。 

  63运河文化与江苏社会风尚变迁研究,《档案与建设》 2021 4期。     

  六、报纸 

  1 《从唐吉诃德到福斯塔夫》(杂文),《杂文报》 1996 11 5日。 

  2 批评的普遍性原则不可丧失,《作家报》 1997 4 17日。 

  3 道德理想主义更具超越意义,《东方文化周刊》 1997 51期。 

  4 穿越思维针孔的骆驼 ——读《野骆驼译丛》有感,《文汇报》 1998 6 27日。 

  5 《股民日记》 ——并非仅仅是股民的日记,《服务导报》 1998 1 19日。 

  6 来自人类精英的启示 ——评《精英的聚会》,《文汇读书周报》 1998 6 13日。 

  7“ 充满困惑的选择 ”——评电视连续剧《别说再见》,《文艺报》 1998 6 30日。 

  8 《八声甘州》(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3 12 30日。 

  9 梦一样的故事 ——评梦枕貘长篇小说《沙门空海》,《羊城晚报》 2006 3 25日。 

  10 和平年代的人性试炼场 ——评沈乔生长篇小说《枭雄》,上海新闻晨报 2009 9 20日。 

  11 “ 大师情结与特权相关,《社会科学报》 2012 11 8日。 

   主持、承担、参与的科研项目: 

  1. 主持江苏省社科院青年课题:普世理想与民族性,已结项。 

  2. 主持江苏省社科院青年课题:当代文学思想中的价值重建,已结项。 

  3. 参与撰写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澳门文学的研究与批判,已结项。 

  4. 参与撰写打造首善之区的文化形象,《文化鼓楼的战略建构》子报告,(合作),南京出版社 2000年出版。 

  5. 参与《江苏名人历代辞典》撰写工作(参撰 2万字) 

  6.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西方思潮与中国近代文学》(独立承担,已结项并出版) 

  7. 主持《江苏文脉历代文化名人传 ·刘师培传》的撰写工作(独立承担,已结项并出版) 

  8. 主持 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自选项目《中国近代文学的世界性》(批准号: ZX1606 

  9. 主持《江苏文脉历代文化名人传 ·薛福成传》的撰写工作(在研,项目编号:19WMB080 

  10.主持智库专项课题:“运河文化与江苏社会风尚变迁研究”(项目编号:DYH19YB13,已结项) 

  所获科研成果奖励: 

  专著《西方思潮与中国近代文学》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南京市建邺路 168 6 2号楼,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邮政编编: 210004 

  电子邮箱: feier0618@vip.sina.com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