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潮与中国近代文学》简介
发布时间:2016-10-14
2015 年 12 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王韬博士的学术专著《西方思潮与中国近代文学》,该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出版项目。 该书的宗旨是建构起近代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潮”实体,进而探讨其对中国近代文学所达成的各方面影响,所选择的五种具体思潮依序是:科学思潮、进化论思潮、启蒙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 全书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分为两节, 第一节 追溯令我国学人对西方科学的看法有了颠覆性变化的“知识传教”,阐明晚清时代对西方科学由“技”进于“道”的根本性认知转变,指出晚清的一段以科学否定文学的时期,令文学与科学的地位主次颠倒,以及西方科学思潮对近代文学观念与创作的具体影响。 第二节 从专业知识、反讽、寓意几方面来讨论科学小说在近代的翻译情况,指出我国近代科学小说创作的得失。
第二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 阐述 社会达尔文主义与生物进化论的关系,指出社会达尔文主义对我国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 介绍进化论输入中国的两个主要 来源—— 西方传教士与日本学界 ,讨论 维新派、革命党及无政府主义者立场各异的进化观。 第二节 全篇探讨严复的《天演论 》,解说《天演论》自身的“天行人治,同归天演”之体系。 第三节 寻析进化论在文学方面的具体影响 。
第三章分为四节, 第一节 综述将西方启蒙思潮 区分为群体启蒙与个体启蒙两个方面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第二节 阐明 政治小说产生的现实意义, 指出革命、立宪两党面对现实难题的不同解决之道, 从 “保皇”和“排满”、“民众”与“国体”、如何看待西方这 三个方面揭示 革命、立宪两党 主张 的 对立统一。 第三节 探讨中国近代女权主义与无政府主义 。 第四节 论述个体启蒙 。
第四章分为三节 , 第一节 阐述 初期感伤的个体浪漫主义文学,在 19 世纪因民族主义之故,蜕变为强调群体理想的积极浪漫主义,对我国革命派与国粹派影响重大。 第二节 专门论述我国近代的浪漫主义诗歌翻译。 第三节 评介晚清文坛对 侦探小说的学习,分析二流作家哈葛德在当时被视为文豪的原因,探讨《茶花女》对我国近代 哀情 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
第五章分为两节,第一节由强调“客观性”和突出“批判性”两部分组成,指出 中国近代小说从个体经验出发来关注当下社会的倾向,并探讨客观“限制叙事”的陶染,表明我国近代作家关注当下的目的是在于改造现实,这就必然使现实主义由强调“客观性”转向突出“批判性”。 第二节 从译介方面研索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指出这些译作正是新文化运动之后现实主义成为中国新文学主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