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您所在位置:首页 > 社科动态

宋明理学心性工夫论的两条自我理解进路

发布时间:2025-07-14

  作者简介:《江海学刊》杂志社副研究员 焦德明

  文章来源:《国际儒学》2025年第2期

  论文摘要:人类的自我理解是哲学的永恒话题,“心性”作为人的道德生命本体,代表了宋明理学对人类自我的理解。然而,这种自我理解维度作为评价视角在理学工夫论研究中长期缺席。宋明理学的心性工夫论囊括了两条不同的自我理解进路:心学尤其是阳明后学形成了时间性的直接性、实质的直接性和经验的直接性等三种直接性进路;相比之下,朱子学的穷理工夫则呈现为一种中介性、迂回式的自我理解。这两种进路反映了心性观念的分歧:直接性的自我理解将“心”也即“自我”归于先验、抽象的形式;而迂回式的自我理解则致力于把握自我中超越个体功能运用的、由社会历史所积淀的内容,也即“性”。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就是从直接的自我理解不断走向间接、迂回的自我理解的过程。从人类自我理解这一维度来评价宋明理学心性工夫论,体现间接、迂回的自我理解进路的朱子学工夫论在现代人类知识体系中更具合理性。 

          
 

相关信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