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您所在位置:首页 > 社科动态 > 学者视点

长江经济支撑带的新“新月沃地”愿景

发布时间:2014-06-19

  长江经济支撑带建设要具有全国性与世界性开放度。长江经济支撑带建设是要提升整个中国经济的开放度,而不是将长江流域打造成一个封闭系统。长江经济支撑带建设的最低目标是在亚洲东部形成一个新的“新月沃地” ——经由长江流域的“两头开放”而使东亚与东南亚形成自由贸易区甚至共同市场,这是中国经济具有世界经济发动机作用的表征之一。
  1)长江流域共同市场务必是“两头开放”的。云贵高原不应成为共同市场的自然上限或起点或终点,而应该是长江流域共同市场的要冲与中点与节点;换言之,云贵高原应相当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高原西南之外的东南亚与南亚相当于欧洲中世纪利凡特贸易中的意大利与巴尔干半岛,而高原上的云南和贵州则相当于瑞士 ,则整个长江即相当于莱茵河,从而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浙沪相当于欧洲的荷比卢低地国家,而日本与韩国则分别相当于英国与爱尔兰。如此,长江才真正具有世界性河流的战略意义。
  2)扩内需要建立在深化开放尤其是向西南开放的基础上。为上游省市取得出海口,这是长江流域共同市场建设的目标之一;但是这个“出海口”不一定开在上海,而更可能面向东南亚或南亚,这是由长江经济支撑带的战略愿景所决定的。因为相对于长江中下游,东南亚或南亚与云贵川之间更符合比较优势的分工条件,换言之,西南诸省市在整个新的“新月沃地”中更适合将进口自东南亚或南亚的商品顺江东下,而不是被动地迎合长江流域的逆向分工原理。长江中下游企业鉴于成本劣势而溯江内迁,然后再将产品顺流东运以舶入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封闭的“长江经济支撑带”内部分工原理,但是有违更大范围的“两头开放”的分工格局。打通西南诸省市与长江流域和东南亚以及南亚的国际经济关系,能将内需提高到更高的程度,因为它不仅扩张了生产的分工体系而且深化了消费的规模与范围。
  3)开放西南“少数民族资产”。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沿边地区通常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改革开放以来的传统开放模式使得少数民族的本来开放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全面”开放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更深层次上应是文化的对应;例如就长江上游的云贵川而言,其沿边各少数民族由于同东南亚各国在语言与风俗习惯方面的天然联系 ,本应比汉族具有更为得天独厚的国际经济交流条件,甚至可以说这种本源的语言与风俗共通性是一种“战略性资产”,从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专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长江经济支撑带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开放是西南少数民族的开放,因为他们同东南亚和南亚诸国有着天然的亲缘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战略资产,相较于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任何其它因素更具持久性、稳定性与紧密性 。
  总之,长江经济支撑带建设是要借助长中下游的既有条件而对上游(也即中国的西南)进行深度开发,这个开发的上策是经由长江而打通西南诸省市同东南亚以及南亚的国际经济通道,从而变云贵高原的地理障碍为国际经济路线上的要冲与节点。这个开发愿景相当于在亚洲东部与南部再造一个新的“新月沃地”,而在这个“沃地”所绵连的国际经济路线应充分发挥上西南少数民族的“战略性资产”作用。

          
 

相关信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