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本院新闻

我院召开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江苏社科发展史” 开题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5-03-21

   

  320日,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江苏社科发展史召开开题报告会。江苏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桑学成,江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朱庆葆,省社科联原副主席徐之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澳门大学教授孙江,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历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章清,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张振,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文军受邀出席会议并对课题论证提出意见建议。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省社科规划办主任许佃兵到会致辞。课题组首席专家、党委书记、院长尚庆飞教授致辞并作开题报告。会议由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月清主持。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致辞中指出,深入研究江苏社科发展史,不仅是对过往学术成就的回顾与梳理,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传承和弘扬江苏的优秀学术传统。一是希望课题组全面梳理江苏社科发展的脉络,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深入挖掘江苏社科的特色与优势,为新时代江苏社科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二是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挖掘史实,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历史文献、学术著作、人物传记到资料,做到史料详实、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三是注重学术创新,突破传统研究的框架,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社科发展史研究体系,为推动江苏社会科学的研究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四是加强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密切沟通,充分吸取专家的意见建议,学他人之长,创自身之新。五是关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将江苏社科发展史的研究成果广泛传播,为政府部门决策、学术界研究以及社会各界了解江苏社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六是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按照研究计划和时间节点推进工作,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 

  省社科规划办主任许佃兵在致辞中指出,江苏是哲学社会科学大省,江苏社科发展史研究意义重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赓续学术文化基因,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重要参考。他对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把握好“史”和“论”的关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去评判历史人物,剖析历史事件,表达学术观点,避免出现有史无论。二是把握好“点”和“面”的关系,提高站位,拓宽视野,在全国社科事业发展大局中明确江苏社科发展的地位和方位,总结提炼江苏社科发展规律和特色亮点。三是把握好“研”和“用”的关系,江苏社科发展史研究要坚持学术性与应用性并重,既要着力推出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又要做到课题立项初衷,为江苏社科馆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和重要的借鉴价值,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江苏文库的出版成果。 

  课题组首席专家尚庆飞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作开题报告。这次省社科重大项目“江苏社科发展史”获准立项,是对社科院在全省社科领域独特地位的肯定,做好江苏社科发展史的研究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课题聚焦江苏社科发展史的这一关键问题,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有助于传承和延续江苏优秀学术文化及其精神传统,更加深刻地把握江苏学术发展的自身特点,同时也为江苏社科馆建设提供坚实学理支撑。课题将按照“学科-学会-学人-学刊-基金-成果-转化”的思路展开研究,坚持以“整体性”“系统性”视角对江苏社科发展历程作出全面分析,秉持“历史回顾”与“主体贴近”的策略,系统梳理江苏省社科界理论界的优势学科、代表性学者和标志性成果,凝练总结江苏社科理论界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地位。各子课题围绕“江苏社科发展史”这一研究主题,基于“制度管理-学科主体-载体成果-基金项目-社会影响”的基本研究逻辑展开,对江苏社会科学发展史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课题组将进一步提高站位,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江苏社科发展的历史梳理清楚、资料收集齐全、经验总结透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注重理论、历史、实践、制度的有机统一,以务实态度确保研究落地见效;在研究过程中精诚合作、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孜孜以求,努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月清,南京大学社科处综合与规划办公室主任宋继伟,科研处副处长王树华,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程俊杰,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张慧卿汇报了各子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点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在研讨交流环节,各位专家对课题论证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江苏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桑学成认为,编写江苏社科发展史对江苏社科馆的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并着重就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问题提出建议。他认为,需要高度重视江苏社科发展的文脉传承,进而将历史、现实与未来作更好地贯通。 

  江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朱庆葆认为,限于研究的时间和工作量,建议在课题的研究和编写过程中更加突出江苏社科的思想引领与学术创新,以及在全国知识体系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贡献价值。 

  省社科联原副主席徐之顺建议,在编写江苏社科发展史时需要有所侧重,对于那些能真正反映江苏社科学术水平的高峰成果和高峰学人要更加地浓墨重彩和不惜笔墨。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澳门大学教授孙江指出,需要重视方法论问题,避免不同省份之间同类著作的内容均质性和雷同性,避免消解江苏社科发展的自身独特性,并建议从现象出发展开研究,融汇子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历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章清认为,江苏社科发展史的研究工作需要建立在相关志书和大事记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对于江苏社科发展史的分期问题和内容范围,需要突出不同时期的重点。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张振肯定了江苏社科发展史以史为鉴的意义,认为通过寻找带有规律性的事物内容,能够为全国范围的社科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他建议课题研究需兼顾学术性与资料性。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文军指出了出版社的平台数据库收录资源对编写江苏社科发展史能起到的帮助作用。他认为,江苏社科发展史的编写需要发挥各个机构单位的“合力”。 

  经过研讨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希望课题组把握好五个子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各自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深入开展江苏社科发展史研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关信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